商海数码商业媒体 ShangHai Business Media
  • 名人访
    • 名人访第九季
    • 名人访第八季
    • 名人访第七季
    • 名人访第六季
    • 名人访第五季
    • 名人访第四季
    • 名人访第三季
    • 名人访第二季
    • 名人访第一季
  • 商界时事
  • 企业拜访
  • 媒体发布
  • 企路明灯
  • 商海活动
    • 商海媒体
    • 名人有请
    • 总裁交流会
    • SBSC
    • 百企名传
      • 百企名传官网
      • 企动学海
      • 会后报道
    • 商海领航奖
    • 巅峰认证
      • 企业访谈
    • 商海国际品牌认证
      • 商海国际品牌认证 2022
  • 企业荣誉榜
    • 商海荣誉榜 · 马来西亚
    • 商海荣誉榜 · 中国大陆
  • 隐形企业家
  • 名人访
    • 名人访第九季
    • 名人访第八季
    • 名人访第七季
    • 名人访第六季
    • 名人访第五季
    • 名人访第四季
    • 名人访第三季
    • 名人访第二季
    • 名人访第一季
  • 商界时事
  • 企业拜访
  • 媒体发布
  • 企路明灯
  • 商海活动
    • 商海媒体
    • 名人有请
    • 总裁交流会
    • SBSC
    • 百企名传
      • 百企名传官网
      • 企动学海
      • 会后报道
    • 商海领航奖
    • 巅峰认证
      • 企业访谈
    • 商海国际品牌认证
      • 商海国际品牌认证 2022
  • 企业荣誉榜
    • 商海荣誉榜 · 马来西亚
    • 商海荣誉榜 · 中国大陆
  • 隐形企业家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商海数码商业媒体 ShangHai Business Media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企路明灯

你缺的不是用户,而是经营用户的能力

June 29, 2021
in 企路明灯
0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Whatsapp

你缺的不是用户,而是经营用户的能力你缺的不是用户,而是经营用户的能力

导 读

过去,多数企业认为只要有消费者,商品就能卖出去。殊不知,这种简单的卖货思维,并不能留住消费者。更何况,他们可能不是最终的用户,对商品的反馈也会给企业造成误解。企业该怎么做,才能将消费者转变成用户?

好文4858字 | 8分钟阅读

一个1980年的可口可乐消费者和一个今天的淘宝用户之间有什么区别?

1980年,大部分可口可乐的消费者在购买一瓶可乐之后,就不会再跟品牌有直接的关系,他们与品牌下一次发生关系的时间是他们再次购买可乐之时。

今天的淘宝用户呢?他们在平台上购买一次产品后,还会时不时登录逛一逛,看看系统给自己推荐可能感兴趣的商品,有时去签个到领一些金币,有时看看短视频、直播,还有可能在关联的支付宝上理财、消费、收集能量等等。他们与品牌发生的关系是长久的、多维的。

我将互联网时代之前的时代称为传统消费者时代,之后的时代称为互联网消费时代。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可口可乐所处的传统消费时代,品牌的主要目标是制造产品售卖给消费者,而淘宝所处的互联网消费时代,品牌的主要目标是运营用户,创造长久价值。

如今,传统品牌也大跨步迈进了互联网时代,它们不会一成不变,同样在努力与时俱进。

1

品牌的第一次转型——

从以品牌为中心到以消费者为中心

传统消费时代,品牌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它们根据消费者的普遍需求制造标准化商品,售卖给消费者,以此创造品牌收益和价值。

互联网消费时代,品牌以消费者为中心,它们根据消费者喜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制造最适合某类甚至某个消费者的产品,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和价值。

因此,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品牌价值才更有意义。

大卫·奥格威有类似的言论,他说:“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品牌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方式的无形总和。

品牌同时也因消费者对其使用者的印象,以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后半句的意思是说品牌是消费者头脑中的印象,没有消费者,也就没有品牌。

Keller曾在《战略品牌管理》上提出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的概念,并认为它的组成部分有三个:1. 消费者对品牌的差异化效应;2. 消费者的品牌知识;3. 消费者对营销的反应。

我认为,如今品牌价值衡量标准已经从品牌资产转化为消费者资产。

你缺的不是用户,而是经营用户的能力消费者资产的计算公式是这样的:

消费者资产=消费者消费*消费者忠诚度(本商品在同类商品中的购买率)+社交推荐收入

这其中消费者忠诚度很重要,凯勒举过一个例子:一名通用汽车的忠实顾客在他的一生中能为公司创造276000美元的财富,包括至少直接购买11辆汽车,并间接将通用汽车产品推荐给亲朋好友。这为顾客创造的276000美元的价值,就是品牌的消费者资产。

从以自身为中心的品牌资产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消费者资产的转变,是品牌在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次转型。

可口可乐曾推出昵称瓶,这个举措完全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它是针对不同消费者的特性为他们单独定制的商品,这个举措让可口可乐当年收入实现上涨。而通过这次产品的改变,消费者对可口可乐的好感大幅提升,消费者资产随之上升。

你缺的不是用户,而是经营用户的能力2

品牌的第二次转型——

从消费者到用户

回到文章开头的例子,一个1980年的可口可乐消费者和一个今天的淘宝用户之间有什么区别?概括一下。

消费者:更强调消费,一个消费者花了多少钱买这个品牌的东西,这个品牌就有多少收入。

用户:更强调使用,一个用户只要长期使用某款产品(互联网产品),那么他贡献的收入一定是长期的且可持续的,这个收入一定大于他的单次消费。

消费者和品牌是单次消费关系,而用户和品牌之间是长期运营关系。在互联网消费时代,品牌的资产价值更取决于用户的资产价值。一个品牌用户越多,忠诚度越高,越活跃,他为品牌贡献的价值就越高。

雷军曾以用户资产的概念来为小米估值,故事如下:

原国美电器董事长陈晓有一次去拜访雷军,雷军给他算小米的估值,“小米有7000万用户,每个用户的价值380美元,这样算下来,小米市值金300亿美元”。

陈晓当时大受震撼,回来之后他对人说,这么多年制造业从未听到有这样的估值方式,这就是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定价,互联网对企业价值判断的新标准。

如果按照传统的市盈率来算,当时的小米还没有盈利,企业的价值根本没法计算。

对于互联网平台比如京东来说,活跃用户是判断其未来走向的一个重要指标。去年京东第三季度活跃用户在上市后首次出现环比下滑,减少860万人。这引发了不小的恐慌,因为某种程度上,C端的活跃用户是决定其平台GMV的重要因素。

一个电商平台,活跃用户越来越多,消费越来越多,则形成正向循环,否则平台将逐步走向没落。因此在互联网消费时代,用户资产对于品牌极其重要,而企业的目标是将消费者变成用户。

3

品牌将消费者转变为用户的案例

1. 苹果:从硬件制造商到服务提供商

传统意义上讲,苹果公司是一家制造商,它制造软硬件一体的电脑、MP3、手机等出售给消费者。它跟消费者的联系也仅限于销售时候的连接,最多加上售后服务。如果这个商业模式持续下去,那么今天苹果的市值不会比联想高。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乔布斯带领苹果实现了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它从PC制造商转型为产品加服务供应商,代表为iPod+音乐服务,这时消费者不只是购买iPod播放器,更是购买了音乐服务,音乐服务的不断更新让消费者不断与品牌发生关系。

第二次转型苹果推出iPhone,iPhone不只是一个手机,更重要的是APP Store,iCloud等服务,它形成了硬件+服务的生态,这个生态长期连接用户,服务用户,促进用户变现,贡献自己的终身价值。

我曾经有个朋友,从iPhone 4一直换到iPhone X,当问到为什么不换其他品牌手机时,他说,自己被iPhone 绑架了,自己的账号、照片等都在上面,换手机的转换成本非常高,这种绑架其实就是被运营。

2. 耐克:从运动装备到解决方案

有几十年历史的耐克,一直是以设计、制作和销售运动装备为核心的体育用品公司,多年来,耐克通过售卖产品和连续不断的Campaign活动与消费者建立连接,让消费者成为品牌精神的拥护者和爱好者,因此一些用户对品牌有着较高的忠诚度。

不过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算得上耐克的粉丝,有着极高忠诚度,有些消费者只是把耐克当做自己一个运动商品的选择之一而已。如今,耐克也在积极转型。

早在2006年,苹果和耐克就合作推出了一款名为 Nike + iPod 的运动套件,它可以追踪用户的运动日期、时间、距离、热量消耗值等数据。

乔布斯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和Nike公司合作,将音乐和运动提到了一个新的水平,Nike + iPod运动套件就像是用户的私人教练。”

如今耐克与Apple Watch的合作相比较第一代Nike + iPod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Apple Watch Nike+ 可以指导用户完成多项动作。在训练过程中,可以追踪心率和卡路里,训练结束后还能查看统计数据和成绩单,它的指导性更像私人教练。

而耐克开发的Run Club 和Training Club等应用,结合自己的运动装备,则给予用户更专业、更一体化的运动指导和体验,对耐克来说,如今它不是一个单纯的运动装备消费品牌,更像是一家为用户提供运动解决方案的企业。

你缺的不是用户,而是经营用户的能力3. 特斯拉:从耐用消费品到智能服务

传统意义上的大多数车企都不算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品牌(即D2C品牌),它们的商业模式是生产和制造汽车,将其批发给经销商,由经销商售卖给消费者,这些车企实际上做的是B2B的生意,消费者一般在购车后,基本上就与品牌不再有联系。

特斯拉兴起于互联网时代,首先特斯拉的商业模式不同于传统车企的B2B模式,它采取电商+直营店的模式,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和沟通,这使得其与消费者的联系是直接的、紧密的。

其次特斯拉是软件和硬件一体的商品,消费者不是购车之后就与品牌失去了联系,软件的不断升级以及交互,使得消费者与品牌的沟通和联系更高频。

对于特斯拉来说,购买产品的人是长期的用户,而非一锤子买卖的消费者。今天,通用汽车的市值高于特斯拉,但在过去几年,特斯拉市值多次超过通用,要知道特斯拉每年销售的车辆不足通用的10%,这一点挺说明问题。

你缺的不是用户,而是经营用户的能力4

如何变消费者为用户?

上述案例中购买它们产品的人,已经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者,而是能够长期与品牌建立联系,贡献终身价值的用户。

变消费者为用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涉及到企业战略端的转型,也涉及到企业营销、运营策略上的变化。以下是几个建议。

1. 变商品售卖为持续提供长期价值和服务

上述三个案例可以看出,企业将消费者变为用户的首要策略是,产品和服务的改变。

要将自己单纯制造和售卖商品的模式,转变为商品+服务+软件+解决方案的模式(后三项至少有一项),只有服务、软件、解决方案这些非纯产品的东西也便于实现与用户的再次连接。

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服务+软件+解决方案的时候,也会直接与企业形成交互,其中积累的数据将会成为企业长期运营用户的重要资源。

淘宝、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利用与用户交互形成的大数据,指导了精准商品推荐,指导了客户的营销策略,这些数据已经成为它们商业模式的重要元素。

2. 变一锤子买卖为终身运营

消费者成为用户的重要衡量在于,以前消费者跟品牌是一锤子买卖关系,而今用户跟品牌是产品使用周期内的永久关系。

对于滴滴来说,它的每一个用户都有终身运营价值,因为打车是一个用户终身都会做的事。这其中如何发展新用户,提高现有用户活跃度和使用率,对离开的用户如何召回,并继续服务,都是为企业创造长期价值的事。相较传统出租车公司,滴滴在这方面有着碾压性的优势。

在汽车领域,一些制造商也在努力做这方面的转型,比如吉利推出曹操专车,意图形成汽车售卖+出行服务供应商的模式。通用开发自动驾驶汽车和提供网约车服务的计划,同样体现了其力图从单纯制造商转型为出行连接公司的努力。

但是,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它们的长远目标是,建立用户产品生命周期(至少5年)内的长期用户价值体系和运营体系,以便长期为用户创造价值,同时也让用户为企业创造价值。

3. 提升用户的品牌忠诚度

即便在互联网时代,提升忠诚度这一点也是不变的,策略包括:对用户开放而非封闭;善用众包,让用户参与品牌建设、培养用户粉丝经济。

另外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是通过运营用户,不断为用户提供有意义的产品和服务,这也是提升用户忠诚度的重要策略。

4. 构建与用户连接的私域流量平台

私域流量的概念今年成为较为热门的概念,私域流量概念听着玄乎,实际上就是品牌自己的可控平台。任何一个用户企业,都应该将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平台作为企业的用户运营战略。

这些平台包括自己的APP、社区、官方博客、公众号等,通过可控的私域流量平台,品牌可以用用户形成长期互动,有效地运营用户,并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私域流量平台的宗旨就是让还不是用户的消费者成为用户,让已经成为用户的消费者活跃度更高,形成与品牌更高的忠诚度。

5. 用户与企业一体化

每一个消费某品牌产品的用户都应该是企业价值的贡献者,因为它们才是企业的衣食父母。

如果能让用户共享品牌增长的利益,则用户和品牌成为利益共同体,他们不仅自己消费,还会拉更多的人消费,从而推高企业的收入,自己也获得更高收入。

这种例子不是没有,抛开蔚来产品的问题不说,蔚来创始人李斌在去年捐出1/3股份成立用户信托基金,其目标就是让用户为企业贡献价值,同时与企业共同成长,让用户共享企业成长的收益。

蔚来自己也一直宣称致力于成为世界上第一家“用户企业”。本质是通过运营用户,构建用户经济,让用户与企业共同成长,这也是其商业模式与传统车企本质的不同。

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在联网,企业也需要通过“联网”的方式连接和运营用户。对于传统消费品牌来说,应该学习互联网品牌的商业策略,转型消费型企业为用户型企业,让自己的消费者变成用户,并未用户创造长期价值,与企业共同成长。

传统企业需要做战略的转型——从产品到产品+服务,以及营销方式的转型——从广告到运营。这是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唯一使命。

– End –

文章轉載自:https://www.toutiao.com/a6711483754658923011/
ADVERTISEMENT
Previous Post

要聪明地工作,远离更辛苦地工作

Next Post

稻盛和夫:企业家应有的修养

更多商业新闻

成功人士具备的五大强大特质 

成功人士具备的五大强大特质 
by By Admin
2023/02/02
0

成功人士总是与众不同,达成目标的方式也与我们不同。他们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特质,以求达到目标。如果想实现梦想获得成功,可以参考以下许多成功人士都具备的强大特质。

Read more

创业需要做哪些基础准备?

创业需要做哪些基础准备?
by By Admin
2023/01/26
0

面对如火如荼的创业浪潮,许多人都想要投身其中,但如果不做好前期准备就贸然行动的话,很可能很快就以失败告终。创业不是注册一家公司,然后就开始经营这么简单。想要创业之路走得长远,在创业前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准备工作。

Read more

认识五种企业融资方式

认识五种企业融资方式
by By Admin
2023/01/19
0

企业融资方式即企业融资的渠道。它可以分为两类: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前者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后者主要指股票融资。今天就来认识五种企业融资方式。

Read more

三个提高创业成功率的技巧

三个提高创业成功率的技巧
by By Admin
2023/01/12
0

如今想创业的人日益增多,但是许多人站在创业的门槛外却不知道自己前方的路该如何走。其实创业并不是一成不变地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更不是枯燥地做一些日复一日的机械工作,创业也是要讲求窍门和技巧的,以下三点帮助大家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Read more

五个创业雷区 你中招了吗?

五个创业雷区 你中招了吗?
by By Admin
2023/01/05
0

现在创业难,难在何处?很多人找不到方向,感觉什么行业都不好做,什么领域都做得一塌糊涂。今天介绍五大创业雷区,看看自己有没有中招!

Read more

你是哪一类型的创业者?

你是哪一类型的创业者?
by By Admin
2022/12/30
0

就业竞争、失业潮、政策利好期、致富时代......不管是什么,创业正在成为其衍生品,成为多数人的选择。根据不同环境背景和目的,创业者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创业者,成功率也不尽相同。你又是属于哪一类型的创业者呢?

Read more

建立“负责”的企业文化只需要四个步骤

建立“负责”的企业文化只需要四个步骤
by By Admin
2022/12/23
0

建立一种负责任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公司长期成功,企业家无法独自完成公司的所有工作,你的员工必须了解他们如何为公司做出贡献,并感受到这个角色所代表的职责是至关重要的。你必须建立负责任的企业文化,让你的员工和你本人对自己的行为、后续行为和价值观负责。

Read more

中小企业要融资,有什么风险?

中小企业要融资,有什么风险?
by By Admin
2022/12/16
0

融资是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情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和经营。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可能面临多种风险,今天的文章就带你探讨其中一些因素。

Read more

企业该如何进行“规范化”管理?

企业该如何进行“规范化”管理?
by By Admin
2022/12/09
0

近几年,企业管理市场出现一个频率较高的名词——“规范化”管理。当一家企业经过不断发展、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就需要进行规范化管理。以前“人管人”的管理模式很难支撑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步入正规化,向“科学型”管理升级。

Read more
Load More
Next Post
稻盛和夫:企业家应有的修养

稻盛和夫:企业家应有的修养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SBS Digital Media Sdn Bhd 1258131-X

商海媒体

  • 视频采访
  • 商界时事
  • 谈情说商
  • 企业拜访
  • 媒体发布
  • 企业荣誉

Follow Us

Subscribe now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刊登广告
  • 商海条款

@Copyright 商海数码商业媒体 ShangHai Business Media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名人访
    • 名人访第九季
    • 名人访第八季
    • 名人访第七季
    • 名人访第六季
    • 名人访第五季
    • 名人访第四季
    • 名人访第三季
    • 名人访第二季
    • 名人访第一季
  • 商界时事
  • 企业拜访
  • 媒体发布
  • 企路明灯
  • 商海活动
    • 商海媒体
    • 名人有请
    • 总裁交流会
    • SBSC
    • 百企名传
      • 百企名传官网
      • 企动学海
      • 会后报道
    • 商海领航奖
    • 巅峰认证
      • 企业访谈
    • 商海国际品牌认证
      • 商海国际品牌认证 2022
  • 企业荣誉榜
    • 商海荣誉榜 · 马来西亚
    • 商海荣誉榜 · 中国大陆
  • 隐形企业家

@Copyright 商海数码商业媒体 ShangHai Business Media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Add New Play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