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事业代表着企业文化和家庭价值观的传承,两兄妹本来都有着自己的工作。
子承父业理所当然,但在林俊耀(Clement Lim) 和林佩芬(Melissa Lim)这两兄妹眼中,家族事业代表着企业文化和家庭价值观的传承,两兄妹本来都有着自己的工作;一个厨师和精算师,因为不想看到父亲辛苦工作,毅然选择回归家族事业。
而在这个“继承”的过程中,他们也体会了许多和当别人员工时所不曾有的体会,扛起做员工时不需要扛的责任;对于公司未来发展,兄妹俩已有了一番规划和见解。
Q Lim Tayar对你们而言,有何意义?
林俊耀:Lim Tayar是父亲在1985年成立的轮胎销售及汽车维修服务公司,1995年随着公司扩充并达成合伙,成立了CKL集团,而Lim Tayar则成了CKL控股的零售臂膀,现在除了轮胎销售,也专注为本地学生提供技术教育。
我们一直以来都是“以人为本”,这里聘请的员工全都是本地人,为能更好服务服务顾客,公司相当重视员工培训。
林佩芬: Lim Tayar是我们家族生意,就好像从小和Lim Tayar一起长大,这是我们想要维护的家族文化和事业,同时也已经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Q 请和我们分享父亲作为公司创办人,在事业传承方面扮演的角色。
林俊耀:过去几年,父亲主要的工作就是看着我们如何经营家族生意,毕竟接下来公司将迈向企业化,很多东西都会变得不一样。父亲作为创办人的第一代,做得非常好,凝聚了员工留下了团结和信任的底蕴,到了我们手里,延续下去并不难,毕竟父亲已经为我们留下了好榜样,同时也留下和谐的核心,家和万事兴的文化。
每一个家族生意,在传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面临问题。严格上来说,我和佩芬并不能称得上是第二代,跟着父亲的员工和老臣子才是撑起公司的第二代,而且们则是第三代。
林佩芬:是的,我们是第三代,而跟着父亲的老臣子是看着我们长大的第二代,整体而言在这样的环境是舒适的,但却也有需要面对的“功课”,我们可以拥有这个家族生意,但在看着我们长大的老臣子面前,却不能掌控他们或是这门生意。
我们也有必须达成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如果不能达成这个KPI,也是会被股东质询。继承家族生意并非易事,父亲、叔叔、姑姑都会按时审查公司财报,从而掌握公司营运状况。
Q 你们本来都有各自的工作,为何选择回归家族事业?
林俊耀:我是在2003年回归家族事业,而在这之前则是在瑞士Domino Carlton Tivoli酒店管理学校学习厨艺,学成后一年就回归家族事业。我还记得父亲经常开玩笑,说我以前都在学习如何制作甜甜圈,但现在却改行卖起了黑圈圈(轮胎)。
的确,回归家族事业惊呆了身边的人,但我一再告诉他们,如果没有这门家族生意,也不会有能够到瑞士学厨艺的我,既然我享受了这样的生活和教育背景,就觉得有义务回归并为家族生意尽一份力,毕竟我们都有不同的责任要扛。
林佩芬:我是在6年前回归家族事业,在这之前则是在新加坡当精算师。我还记得,我在新加坡工作了2到3年,就被“征召”回归家族事业,那时我就问自己,到底想要如何做。
那时想到的所有都和家族事业有关,父亲的理想是希望我们能延续Lim Tayar,我还记得当时问过自己的一个问题,我是否能忍心看着父亲那么辛苦打拼工作,答案是不能,所以自然选择回归。
有些孩子不想依靠父荫,但换个想法,既然已经有一个如此好的平台,孩子也能继续开拓发展,借力发展自身的事业,也是另一个层面的自立。
Q 接棒家族事业,间中遭遇的挑战及如何克服?
林俊耀:本来以为回来继承家族事业是件很容易的事,但事实却让我体会了创业难,守业更难。在外面打工和回来继承家族事业最大的分别,我一个星期工作8天,每天工作25个小时,几乎所有时间都给了这门家族事业。
继承家族事业真的不是嘴上说说,你必须问自己,是否真的准备好了。每一天可以说是个新的挑战,从人事课题,到税务申报等公司营运,都需要及时处理。第一代人把人凝聚起来,我们这一代又该怎么做呢?每一代人都有必须克服的挑战。
林佩芬:管理家族生意远比在其他私人企业工作来得复杂。打工的话,就只是员工,但继承家族事业,不止是拥有者那么简单,还要妥善管理整个营运事务,你必须懂得分身术,要能同一个时间处理许多事,更重要是懂得平衡之道。
之前,在当别人的员工时,根本不需要担心那么多,现在完全是不同的角色和立场。很多人以为回归家族事业是多么轻松简单的事,但这绝对是非常错误的想法,你无法想象我们需要维护的企业文化和家庭价值,并非表面那么简单。
父亲总说,一个人走得快,但一队人才能走得远。这都是我们一直努力维护的企业文化和家庭价值,没有一件事是容易的,但只要坚持,没有什么做不到。
Q Lim Tayar今年的目标和计划?
林俊耀:目前,Lim Tayar分行达19间,主要都集中在巴生谷及芙蓉一带,接下来将会拓展至巴生谷外围。而我们5年前开始设立专业培训机构技术学校(School of Skills),不止给予汽车业相关课程培训,也有其他专业在职培训。
这的确也帮到我们解决了一些问题,毕竟作为零售领域业者,我们必须100%本地 员工,技术学校的课程也受到政府认可,同时我们也会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金援。我们也另外有另一个名为培训与在职(Train and Place),就是4个月在课堂训练,8个月在职场即时培训。职场即时培训可以在Lim Tayar或是其他伙伴的车厂完成。而这8个月职场培训所得工资,即可用以缴付4个月课堂训练的费用。
我们需要人力,但鉴于职场上人才参差不全,所以就自行培训人力,填补人力缺口,我们的确也想要获利,但在此前不得不先解决人力缺口的问题。
林佩芬:我们会探讨特许经营加盟(Franchise)这一块业务,已经接获外国商家比如来自缅甸的咨询,所以会开始探讨这个模式,不过现阶段我们会把焦点放在素质,提供更好素质的服务是我们的宗旨。获利固然重要,但我们更重视素质。
虽然有计划特许经营加盟来扩展业务,但我们始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现在内部成长仍是我们的主轴。而且,我们还要先全面了解在特许经营加盟这方面,政府设下的条规和需求,公司将确保整体架构稳定,才会开放特许经营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