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做难做的事,才更容易成功。
2015年,滴滴上线,当时同品类打车软件很多,为了在市场站稳脚跟,获取更多用户量,很多打车平台都采取了烧钱机制,对司机与乘车用户进行双向现金补贴,但扛到最后,杀出重围的就只有滴滴打车。
正是在这种高额度双向补贴机制下,曾引发司机行业的薪资大波动,最早一批开始跑滴滴的司机们获得了互联网短期租车的红利,月入一两万也成为了可能。
于是,很多工薪白领,开始慌了,自己一个月辛辛苦苦,干的牛马活,经常耗脑过度,不过几千块,还不如去开滴滴,轻松又自在,月入过万。
记得,当年我打车回家路上就和一滴滴师傅聊过,他原本是在国企上班,但那几年收益也不怎么样,每个月就那么几千块的工资,供房供车,稍有不慎,真的是要吃土。
开始听别人说跑滴滴来钱快,最初也只是上下班跑跑,挣点零花钱,没想到跑了一周,进账不少,快赶上自己大半个月工资。
于是,这大哥干脆就把工作辞了,做起了专职滴滴司机。
他说,身边还有更疯狂的应届毕业,不想找工作,为了跑滴滴直接去买了辆十几万的车。
4年后,可能是因为一直对滴滴司机收入比较关注,所以每每打车我都会问问他们关于开滴滴赚不赚钱的问题。
现在大多数司机的回答是:并不赚钱,因为竞争不再,商机已过,大部分只是混个温饱。所以,很多人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做起了兼职司机。
不过当他们再次走上岗位,发现和别人的差距已经形成。
当年并排格子间的小伙伴,混成了主管;一起毕业的同班同学,如今也是十八般武艺藏身。
有些事,门槛不高,来钱快,但它不指向成功,只是商业泡沫的假性产能。
如果一个行业的从业门槛不够高,我们应该警惕,而不是应该高兴。因为大家都可以做,大家都来做,最后就是大家都挣不到钱,恶性竞争。
真正让你获得成功的,其实是难做的事情。
选择走一条更难的道路,因为更难的道路,看似狭窄,其实更好走;因为旁边那条简单的道路,看似宽阔,但是塞满了人。
这是一种比较思维,也是一种逆向思维。
NO.2
“只有做难做的事,才更容易成功。”
这句话来自犹太人必读的启蒙级书籍《塔木德》,原文有句话就是:难做的事情容易成功。
这个思路和硅谷许多成功企业家也不谋而合,Google X的CEO阿斯特罗·泰勒刚刚加入谷歌的时候,他对佩奇说:“我想做一个创新实验室”,但是佩奇摇头说这个太普通了。
但如果他的目标是开100家便利店呢,他就不能用常规思路了,他必须去找投资,搭建团队,进行股权激励和资本化运作,引入特许经营和连锁加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开100家店,如果自己慢慢熬,一家店一家店开,那很难开100家店。
如果两个同样资源能力的人,一个的目标是开五家店,一个目标是开100家店,也许后者反而能借助资本和模式改进更快的达到目标。
在历史的折页里,我们也能看到这个逻辑成就的奇迹。
比如淘宝的诞生,支付宝的使用,微信的出现,今日头条的降世,抖音的风靡。无不诉说着一个道理,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高难度事情,一旦做成,就是莫大的成功。
有时候在容易的事中去获得成功,比在有难度的事情上取得成功的门槛更高。
NO.3
其实,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得明白自己的护城河在哪,尤其是商业领域,要知道客户为什么选择你而不是别人。
客户不会对你忠诚,在商业世界能让客户始终如一的只有价值,更好的服务,更低的成本。
投资人很喜欢问一个问题:你们做的事情,如果让其他公司做,有什差异,你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
核心竞争力就是你护城河,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
2018-2019是经济寒冬季,很多企业兜了一圈,最终只能领盒饭,走向市场舞台,周围的人异口同声,说着市场环境不好。
而对于基础夯实的优质企业来说,这是最体现他们异于常人的核心竞争力的时候。
不仅未受到影响,反而很多公司实现了低价收购同行,垄断市场,占领高市场份额的目标。
行业不景气时,这些领先于人的公司,却在急速扩张。别人的危机,成了他们的时机。
所以,我们自己要清楚两个问题,尤其是跻身商界的人,需要不断问自己:
第一,我所在的行业,是不是一个有门槛的行业?
若没有,或许你该换个行业,因为这个没有天然壁垒的行业一定会形成恶性竞争,最后劣币驱逐良币;
第二,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是不是有挑战力的事情?
为什么要有挑战力,有挑战力的事情才能磨砺、成就一个人的能力。月入两万的专车司机,不如月薪两千的腾讯实习生,这是因为难度不一样,未来前景不同导致的。
总结而言,做难得事情,才更容易长久持续地成功;如果一直做简单的事情,看似目前小成,日后一定会失败。
比如华为一直做芯片,而联想一直做代工,结果一目了然。
—END—
难做的事情,和容易做的事情,你怎么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