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行善不留名,经常以马铃薯代替米粮送给孩子,从此Uncle Kentang成为他的代名词。为了缔造一个更美好的马来西亚,马铃薯叔叔关志庭助人不分种族,尊重和理解求助者,坚信助人为快乐之本。
助人心思始于家庭遭遇
关志庭说,“在70年代的时候,很多人都是穷人出身的,当初我也是一样。虽然现在随着时代发展、国家进步,现在的人比以前富有,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的我们是很开心的。”
他说自己会开始助人,是因为父亲,“我在1980年,17岁的那一年失去了爸爸。当时我们是很无助的,我们住在一个很偏僻的地方,我们几个孩子都还在念书或刚踏出社会,家里连锅盖都揭不开,更没钱叫救护车,所以爸爸是在家里痛死的。”
“爸爸在凌晨3点多离世,我们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我只能看着爸爸被一张草席盖着,等着哥哥去借钱买棺材。当时的我就想,如果将来有一天我有能力,我不希望这件事会发生在别人的身上,所以后来当我在想我要为人民做什么的时候,就想到救护车。”
慈善即尊重、理解、行动
“做慈善首先要尊重那个人,他真的希望我们帮助他;然后看他需要什么,去帮他解决问题。不是我们去给他米、拿一份食物给他吃,然后拍照就叫做慈善,那个只是满足自己想要做善事的出发点,并没有理解别人有没有得到这个好处。”
“一个人如果有选择,他不会去求人的,所以当他真的低头来求你,情理上来说我们是一定要帮他们的。我们是帮所有人,不管你是什么种族,只要你有需要,来告诉我们,我们都会尽力帮你。我们不怕问题,我们最怕的是你有问题却不来找我们。”
“我们要一起走、一起迈向更好的马来西亚,就不能选择性地去帮别人,需要平等帮助所有人。我们不帮这个人,到时候你爬到高处,他也可以在下面拉着你的脚,把你拉下来。”
“很多人都会批评政府,说这个做得不好、那个不对,但是他们自己做过什么?你要国家好、你要孩子好,那你就要付出,埋怨和骂人解决不了问题。我们要我们的后代过得好,那我们就有责任去做好这个国家。”
淡泊名利胸怀广大
对于关志庭的善行,尽管网路上充满质疑和谩骂的声音,他却表示不在意,“如果你要看别人批评你,这世界是永远都会有人批评你的。但是对我来说,只要有超过一半的人、即使是51%的人喜欢我,我就算赢了。”
“我们不在意名利,当你开始在意追踪者数量、开始跟别人比较的时候,你就会迷失你自己。我们不应该跟别人比较,别人捐了100包米,我们就要捐1000包米吗?不是的,是你有多少就帮多少,我们尽力而为就好。”
“我不会说我们是在做善事,我们就是帮人家解决问题。我觉得帮人是最快乐的事,很多人感受不到我们的快乐和幸福。我帮了那些有需要的人,看到他们有饭吃,他们开心、我也很开心,就连晚上睡觉都很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