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友雁来自雪州沙白安南,一家八口包括父母及6名兄弟姐妹。沙白安南是一个县内有一大片红树林及沼泽地的小镇,也是盛产椰子的地方。由于临海的关系,这一带靠渔业的人口颇多。然而,她的父亲却是一名铁匠,匠心工艺自爷爷开始便传承下来,是一名踏实生活的匠人。而母亲则是一名厨艺顶好又勤快的流动性小贩。
来自小康之家的张友雁于家中排行最小,童年到少年时期都与家族亲人同住一屋簷下,彼此相互照顾。除了课业学习以外,她每每放学回家,都帮助当小贩的母亲、阿姨及外婆准备食材,甚至学习下厨。那个年代的孩子多像她那般非常懂事,懂得心疼父母的艰辛,也从父母的刻苦耐劳的身教里,学会在艰难时期寻找办法,勇敢且懂承担,学会自爱。
童年刻苦 自食其力
她说,虽然家庭环境一般,但父母从不曾推卸照顾家庭与孩子的责任,总会想办法亲手去创造一些东西,做一些小生意养家糊口。因此,她从小就明白“要工作才有饭吃”的道理,而学会透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达到自己想要取得的目标及想要得到的东西。
张友雁父母奋力经营小生意,逐渐改善家境。看似可以过上差不多好的日子时,却在她6岁那年,邻居因停电点燃烛火却不慎引起火灾,这场大火把所有她与家人努力实现的一切烧成灰烬。她说,她仍记得当时家中的小孩们赤脚逃离火场,半木板半瓦砖的大屋在20分钟内被大火吞噬。这场灾难后,她的家庭瞬间陷入困境,与家人短暂居住在环境犹如废墟的地方,一切归零重新开始。
张友雁13岁那年,她的外婆骤然离世。从小得到外婆厨艺“真传”的她,即取代了外婆的位置,放学后便在摊档炒粿条,协助阿姨经营小贩生意。经历了那些创造、失去、再创造的历程,他们的家庭环境再度迎来新局面,渐渐从逆境走向顺境。
“我从过往的历程里理解到,要在艰难的生活中生存下来,需要有一门好手艺,并且勤奋努力工作。而在资源缺乏的环境里,要被他人看见自己的存在价值,便是勤奋好学及争取出众与被发现的机会。也许,透过争取的过程中,才让我如今有勇气开始并拓展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