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创新工场(Sinovation Ventures)的李开复曾说过:“共享经济才刚开始,大部分服务业都会被颠复。”
共享经济在这几年发展得相当蓬勃,大部分的服务业都被颠复,服务中介必然有灭顶之灾,服务者也会面临各种挑战。可是,看似共享经济在新世代里独领风骚之际,中国的共享经济泡沫首先被戳破,去年12月被爆出共享经济氾滥,带动此风气的共享单车首当其冲。泡沫化的结果就是出现一大片“单车坟场”,形成难以解决的垃圾问题。
很多人都会混淆共享经济和租赁经济,因为这两种经营模式确实有共同的地方,可是核心价值确是有差别的。走到2018年,下一波共享经济是泡沫化现象继续发酵,还是有机会转型,迈向百花齐放的境地呢?
共享经济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但被商业化后,就变成是一个集资的“口号”,若没有更实际的商业模式,是无法从中获利。到底什么是共享经济?重点在于平台累积的消费者资料,而不只是“共享”的口号。
企业裁员助长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指付出闲置资产的单位,让其他人拥有使用权,并且得到回报。分享闲置资源者则为闲置的资源创造价值。这个概念源自于美国,此术语最早由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Marcus Felson以及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Joel Spaeth的论文中提出。
就在美国许多大型企业为了成本利益,精减机构开销、提倡外包业务时,可怕的裁员景象此起彼落。面对窘境,突围而出的共享经济,为社会创造了另一番景象,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在共享经济中扮演“执行者”角色的“独立员工”(比如:Uber司机)的数量增长迅速;而共享经济比传统创业经济的发展更快。
因此,美国于2008至2009年间的创业活动衰退,甚至大幅下降至2013年。根据考夫曼创业基金会,相比于1997年7.8%的创业公司,2016年为止,仅有6%的美国成年人拥有公司业务。
虽然如此,近期也有许多因共享经济而萌芽的创业模式,为市场提供了一种新思维,充分利用自身资源,通过互联网与科技平台以最低投资成本创业的优良环境。在全球的共享经济发展趋势上,回顾2015年,当时已经有17家共享经济公司的市值超过10亿美元,而当时有大部分的公司与金融风暴时期成立。
有风车国之称的荷兰,其首府阿姆斯特丹于2015年开始倡导共享城市的概念。虽然初始时期,引起正反两极的声浪,但最终在广泛发展以后,共享,在该城已经见怪不怪了,甚至成了佳话。当地已经把共享经济美善用得淋漓尽致,为它穿上人性化兼具美德的衣装,把阿姆斯特丹打造成一个优质、充满人情味的共享城市。
共享经济模范国
国家 | 概况 |
荷兰 | 除了Uber、Airbnb之外,在阿姆斯特丹,Peerby、Snappcar、mywheels、Djeepo等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共享经济软件,从租车、借用用品、腾出闲置的地下室借给需要的人,到共享咖啡馆,已成为每日不可或缺的元素。 |
英国 | 拥有共享经济全球业务的十分之一,超过法国、西班牙和德国的总和;到了2025年将从预计的7.37亿美元暴增至133亿美元。此外,该国2017年初还宣布对利用共享经济领域赚钱的人税收减免,以鼓励该国政府的“微小创业者”概念。 |
法国 | 当地人更注重的是透过经济去享受生活,好比Bla Bla Car,名称中的“Bla Bla”代表着聊天,因此乘客和车主上网注册时可以选择聊天程度,因为这就是一个“借用”共享经济,搭顺风车、交友、聊天的平台。 |
意大利 | 该国政府将103座城堡送给世界各地有意拥有的人。新业主必须承诺装修即翻新这些城堡,作为旅游胜地。其中可以翻新成酒店、水疗中心、或者是餐厅等等。成功申请者将有9年的使用期,到期后亦可以续约。 |
加拿大 | 当地一家2013年成立的“厨具图书馆”,备有2000件各种高端厨具,如食物脱水机、意大利面压制机、冷冻酸奶机等等。用户只需要每年缴付50美元,就能借用。这里的每一件厨具都有4位数编码,并由管理员手工记录到电脑里。 |
韩国 | 首尔于2012年宣布共享城市的宣言,其中主要的共享事业包括:共享书屋,类似小区图书馆的概念;共享童服,分享使用周期较短而被闲置的童服;共享房屋,让老年人与有需要的青年人进行配对组合来入住,而青年人需提供生活服务。 |
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这个经济概念于这几年才开始流行起来,最主要的特点在于由第三方创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虽然共享经济的未来发展备受看好,但事实极有可能并非如此,因为共享经济只是在经济低迷之时一种暂时性的替代方案。
尽管如此,共享经济在马来西亚依旧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头来,从Uber、GrabCar、Airbnb开始,不断出现了更多以共享模式经营的新兴领域。与共享经济相仿的租赁经济,也搭上这次的发展列车;虽然存在已久,但却因为网络与科技突飞猛进的转变而再次发光。
共享经济VS租赁经济
收入复合增长率预测
单位/%
P2P借贷和众筹 63
线上员工 37
P2P住宿 31
汽车共享 23
影音串流 17
店铺租赁 5
民宿与旅馆 4
书籍出租 3
汽车出租 2
DVD出租 -5
盈收成长预测
单位/亿美元
2025年
共享经济 3350
租赁经济 3350
2013年
共享经济 150
租赁经济 2400
数据来源:PWC
共享经济 | 租赁经济 | |
平台 | 主要以网络或软件接驳,搜寻相关产品与服务 | 主要以网络或软件接驳,搜寻相关产品与服务 |
产品/服务拥有权 | 由多个不同的业主组成,通过一个平台来获得客源 | 主要由一个业者所拥有,并且通过本身的平台来获得客源 |
产品/服务领域 | 交通(共乘)、空间(住宿)、产品以及无形领域(技术、时间) | 交通(共乘)、空间(住宿)、产品以及无形领域(技术、时间) |
商品/服务的存在性质 | 未被充分利用或闲置的产业,在他人所需之时派上用场 | 刻意生产出来的资源,供应予所需市场 |
盈利分配 | 主要营收均分配给相关业主,有关提供信息之平台以抽佣形式获得盈利 | 营收一律归产业拥有着所有 |
造就租借经济复生
共享经济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异常惊人,尤其在中国更加出现一种倍增的趋势,震撼全球。根据数据统计,中国于2016年的共享经济交易额高达3.45万亿,而这一项交易额也在2017年呈现迅猛增长的情况。
有关报告预计,中国2020年的共享经济规模占比GDP有望达至10%,2025年或有可能高达20%。尤其在目前中国“什么都能共享”的经济环境中,出自共享经济理念的租借经济层出不穷,甚至让大家都搞混了两者真正的寓意。
其实,MoBike、共享充电宝、共享睡眠舱等等,这些点子的概念与共享经济相仿,但在运营模式上却与共享经济貌合神离。尽管如此,共享经济也只能作为经济低迷时期的过度期经济,唯有将共享经济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演变成更多扩展的机会,才能在市场上分一杯羹啊!
与此同时,烧得正火热的共享经济风潮也在好几年前进军马来西亚,Uber、Grab和Airbnb都是时下你我都熟悉不过的共享经济公司。其实,共享的概念,早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已经埋伏在我们生活中,只是近几年趁网络与移动科技发展,再次燃烧开来。
共享汽车走向合法化
无论是Uber还是GrabCar,这些共享经济的营运模式在马来西亚原本皆属于非法经营的公司,因为在马来西亚法律中,特別阐明私人轿车不作为商业用途。有关举动违反了《2010年陆路交通法令》第16条文(用私家车载送付费乘客)、第41条文(违反条件)、第80条文(无照载客),以及《1987年陆路交通法令》第41条(没有公共交通车辆执照)。
当前马来西亚所有网召车服务的营运模式,都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带,而网召车司机在新法令未通过之前,依然都是在违法载客。但是来到2017年4月事情就有了转变,大马政府准备提呈《2017年陆路公共交通修正法案》( Land Public Transport (Amendment) Act 2017),将网召车列为公共交通服务。
有关修正案第14(1B)条文规定,电子召车车辆属于公共交通服务,必须向商用车辆执照局进行登记。修正案第26A条文也阐明,网召车公司必须申请仲介商执照(License of intermediation business)才能营业,否则将被罚款不超过50万令吉,或被监禁不超过3年,或两者兼施。
当局在发出有关执照时,将会设下特定条件,包括说明经营的业务类别、为顾客提供的服务、保护顾客安全措施及必须遵守的表现标准。根据多种由政府提出的法案修正,欲合法化网召车,可见管制相关领域的法律呼之欲出,而目前并没有一项全面性的法律,在管制处于灰色地带的共享经济。
Uber尚无法转亏为盈
共享经济代表之一的Uber,自2009年创立以来,连年亏损,2016年的亏损金额是28亿美元,虽然营收仍在成长,但在连续亏损的情况下,连一向支持的投资人都开始产生怀疑。
比Uber早1年创立的Airbnb则在2016年开始获利,同时计划将单纯的房屋分享平台的商业模式,转型为一个全领域服务旅游平台,提供消费者一站式服务,包括短途旅行食宿、酒店预订、航班和沦车租赁。许多新型态的创业打着共享经济的名号,但实际上并没有“共享”之实。放眼看看各种“共享商品”,也只有Airbnb和Uber算是共享。
任何一个商业模式要成功,就是要收入高于成本,而且让收入能稳定成长,成本逐步降低,以提高获利率。Airbnb和Uber都是发展出一个交易平台,在本身无资产的情况下,透过交易平台将“有资产”的供给方和有需求的消费者串连起来,其关键在于平台使用的便利性,以及交易成本低于供需双方透过传统方式交易所需付出的费用,说穿了,就是一个新型态的“通路”。
共享巨头比一比
Airbnb | Uber | |
成本支出 | 此平台所需的複杂度比Uber单纯,因此更新和维护成本也较低 | 为了切入市场,采取补贴策略,在成本支出上更是沉重的负担。 |
进入障碍 | 基本上对租屋市场而言是提供了新的供给,而且不涉及任何特许法规 | 跟原有的计程车市场抢生意,因此受到许多国家法规的限制,而现有计程车业者的反弹也更大。 |
规模经济 | 消费者来自全球,多年下来累积的消费者已渐形成可获利的规模经济,使其抽取房租佣金的营收足以支撑其系统更新和维护成本,就会开始获利 | 消费者限制在提供服务的区域,补贴政策一直无法达到损益平衡,又在各国政策限制和计程车业者反弹的因素下无法扩大市场,要想获利真的很难。 |
共享单车出现倒闭潮
中国共享单车出现倒闭潮,去年已有悟空单车、町町单车、酷骑单车、3V Bike、小蓝单车和小鸣单车等6家倒闭,呈现了共享经济的另一面。自从Uber、Airbnb等商业模式出现,“共享经济”一词成为近年来热门的创业方向,除了共享单车外,还有共享雨伞、共享篮球等“匪夷所思”的新型态创业,但能成功者屈指可数。
共享单车泡沫化3大致命伤:
- 车辆的管理和维修费用极高
- 消费者的使用观念和公德心尚不足
- 相同的模式已涌入太多业者
台湾的YouBike是不一样的经营模式,由于有政府的支持,在借还车的规划都比后来加入的OBike要好的多,而且YouBike的车况维持的很好,租用费用也不贵,很容易受到使用者的欢迎。
OBike虽然打着无椿式借还车的便利性,但要挑战消费者的公德心,以及已经有市场口碑的YouBike,是真的想在台湾获利,还是希望能以共享经济之名吸收资金?就看Obike接下去要怎么应对市场的反应。
2017年以来,中国最少有28家业务涉足共享经济的初创企业宣告倒闭,当中包括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玩具、共享雨伞以及共享睡眠仓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