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过一个新闻,一家公司开年会,抽奖环节设计了一个重头奖品:价值77万的公司股票。
没想到,被抽中的员工,当天因为留在公司加班,没能参加年会。
而这项奖励的兑现要求,就是中奖者必须在年会现场。
就这样,这个勤勤恳恳的员工,为了赶项目,留在公司写代码,却失去了大奖。
事后,有知情者爆料:其他奖项,不在场的也能领,只有股票,老板说了,只现场发。
这位员工当天晚上发了条微博:
心态崩了,感觉明天要提离职报告了。
本是激励员工的好事,却让这么个愚蠢的规定,搞得得奖的人要崩溃、没得奖的也骂领导和公司格局小。
会激励的老板,会在士气低落时两三句话,就让人重新满血复活;不会激励的老板,会让本来专心工作的员工,瞬间死心。
1
本应及时的激励,却变成了长期的捆绑
经常会碰到很多候选人,明明想看新的机会,但一谈到真的要他们离职时,又舍不得。
不是舍不得现在的公司和工作,而是,舍不得自己的奖金。
之前有个候选人,是个公司的销售经理,业绩做得很不错,但是在现公司已经遇到了上升瓶颈,他纠结了好几年,终于,下定决心看看外面的新机会。
以他的能力和经验,找到一个好的机会,并不难,但,离职却很难。
他所在的公司,为了留住员工,在奖金政策上颇花费了一些心思:员工上一年的业绩,要在转年三月左右才能核算完成,也就是说,上一年自己能拿多少奖金,要到转年三月才知道。
但是,知道也并不代表马上给你。奖金的发放方式,更是奇葩:分摊到之后的12个月发放。
也就是说,2017的年终奖,你要在2018年的4月至2019年3月这12月期间,才能全部领到。
员工只能边干着今年的活,边拿着前年的年终奖。
所以,如果你在2019年初离职,不但2018年的年终奖化为乌有,你甚至连2017年的奖金,都还没有拿完。
面对这样的政策,大部分员工,真的很难彻底放弃不断累积的奖金。企业也用自己的这个“小聪明”,实现了他们留住员工的目的。
只不过,留住的只是人,而不是心。
员工并不傻,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他会对企业发的奖金,仍抱有感激之心吗?
这时的员工和企业,只剩下赤裸裸的利益和博弈关系,毫无忠诚可言。而有一天,如果企业面临困难,也不要指望员工能发自内心的与它共渡难关。
正如那个候选人自己开玩笑说:
看来,我如果能从这家公司离职,也只能是等哪一年业绩不好,根本就没什么奖金的时候了,那时,我就能走得无牵无挂了。
业绩不好,拿不到奖金,对员工反而成了解脱。
员工可能很实在、也可能很老实,但,他们并不傻,企业的激励,是真的为员工好,或者哪怕是希望员工和公司都好,还是只想着公司不吃亏,他们分得清。
当然,对大多数公司来讲,并不会刻意以如此极端的方式来用奖金捆绑员工,但,一年一次的年终奖,也可能很难起到激励作用。
对员工来讲,最好的激励,永远是及时的回馈,只有知道自己的哪些行为会得到奖励,他们才会努力重复那样的行为。
而将所有奖金都放在年底发放,不与他们日常的具体行为挂钩,员工只会认为这是一笔自己本应拿到的钱。
早在2013年,任正非和华为高层的一次内部谈话中,就提出了一个观点:年终奖是最落后的制度,过程奖、及时奖才是激励的王道。
及时的鼓励和回馈,能让员工得到超乎金钱的满足,甚至从中体会到工作真正的乐趣。
正如《心流》一书的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所说:心流体验之所以能达到完全的投入,是因为目标明确,而且能得到及时的回馈。
2
表扬一个人,打击一大片
我有个好朋友,是一家企业的分公司负责人。年纪虽然不大,但却能将一个几百人的团队管得井井有条,而且,团队中大部分的人,都比他的年龄还要大。
问起他的管理秘诀,他说了一条让我印象深刻:
领导绝不要随便表扬员工。
What?所有的管理学文章,都说最好的管理方式就是表扬员工,甚至说“不激励员工的领导亏大了”,难道都错了?
他解释到,不是不表扬,是不要“随便”表扬。每次他如果想表扬一个人,都会事先做一番调查。
表扬员工,又不是开除员工,用得着调查吗?
很需要。
表扬一个人很容易,老板只需要动动嘴,说两句好听的话,既不用付钱,也不用劳力,就能完成,被表扬的人还很高兴,世界上还能有比这更划算的事吗。
但,大部分的领导,都没有注意到,当你表扬一个人时,周围那些吃瓜群众的想法。
举个例子,我自己就有亲身经历,在之前公司,部门有个员工,最大的本事就是巴结领导,平时活不干,但只要能邀功的时候,她都冲上去,往自己脸上贴金。
偏偏领导呢,又不明真相,每次都会顺势表扬一下这个马屁精,还鼓励大家多向她学习。
这时候,办公室里其他员工的想法就可想而知,除了骂马屁精虚伪,就是骂领导傻。
当一个在员工中没有威望、不被尊敬的人,基于一些不真实的成绩,而被领导表扬时,对团队士气的伤害,远比想象的要大得多。
表扬的目的,除了激励本人外,更重要的,是要鼓舞团队的士气,而不是,激起民愤。
太轻易说出的表扬,不值钱。
3
激励的重要原则:不患寡而患不均
前段时间,一个好朋友离职了。
我知道她过完年才涨了工资,涨得也不算少,好奇她为什么突然离职。
她说:本来涨完工资,也很高兴,但是后来才知道,原来部门里,每个人都涨了这么多。
她在部门,属于能力最强、工作量最大的,加之本身对自己要求就很高,所以有一些别人干不了、难度大的工作,领导都交给她。
她其实心态蛮正,从不抱怨,她觉得这是自己成长锻炼的机会,毕竟很年轻,工作不能只为了钱。
但是,没有人是天生的圣母,她之所以愿意多付出、多辛苦,是因为她觉得领导心里有数。每次给她新任务时,领导都会话里话外地透露出,对她的倚重甚至感激,并表示多亏有她,部门里这些难题才得以解决。
但,直到她得知大家都涨了一样多工资时,她才觉得自己过于天真。
现在回想起来,部门那些专业不差、能力很强的人,为什么会对工作一幅漫不经心的样子,她才猛然明白:
现在的自己,就是那些人的过去,他们也曾有过意气风发努力上进的时候,只不过发现干得多干得少,领导除了说两句好话,并没有任何差别时,渐渐地,也就磨没了热情。
她不想几年后,自己也长成一张厌世脸,所以毅然提了离职。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是简单省事地和稀泥。
均的概念,不是平均,而是能让每个人的收获,和他的付出均衡。
之前常有人说一句话:屁股决定脑袋。
意思是,管理者都是被“架上”这个位置的,坐到了这个位置,不会管也会了。
但,现实情况是,领导,真的有好坏;管理水平,真的有高低。做好一个领导,绝不是“凭感觉”。
单就激励员工这件事,走不走心思、是不是真的站在员工角度考虑、能不能起到正面的作用,做法不同、出发点不同,结果,自然就会大不相同。
好的领导,会在企业蒸蒸日上时懂得分利,也能在企业面临困难时,及时鼓舞员工。
坏的领导,一个动作,就能把激励,变成激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