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5日,上海—曾风靡一时的知名百日圆商店大创(DAISO),在中国市场再遭重创。据悉,其位于上海的最后两家门店将于本月陆续关闭,标志着大创在上海的彻底退出。
上海长宁高岛屋百货内的大创生活馆已于12月1日正式停业,而金虹桥大创门店也将在12月24日结束营业。随着这两家门店的关闭,大创在上海将再无据点,令人唏嘘。
“时代的眼泪” 引发网友惋惜
作为全球百元店模式的先驱,大创以“100日圆商品”为核心吸引力,凭借平价实惠的生活用品曾风靡世界。然而,其在中国的市场表现却一直不尽如人意。早在今年9月,大创天猫旗舰店就已停止运营,这次线下门店的接连关闭,让不少中国消费者感叹“时代的眼泪”。
进入中国12年 遇“水土不服”难题
大创于2012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曾雄心勃勃计划在广东地区开设100家门店。然而,截至2023年底,其在中国的门店数量仅剩28家。今年4月,大创生活馆公众号显示其门店数量已降至25家,仅在短短数月内又关闭了3家门店。
业内专家指出,大创初入中国市场时,由于对本地市场了解不足,导致其在选址、经营策略和消费者需求的适应上屡屡受挫。在市场竞争中,其商业模式逐渐被其他本土企业超越。
被徒弟超越 名创优品反客为主
资深连锁产业专家文志宏分析,大创曾是国内百元店品牌名创优品(MINISO)的学习对象,但当名创优品迅速崛起后,大创却难以在中国市场找到竞争优势。如今,中国本土的平价零售品牌已在风格和品牌影响力上占据主导地位,大创的市场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鼻祖”落幕 启发仍存
尽管大创在中国的退出令人遗憾,但其百元店的模式曾是全球零售行业的重要灵感来源。包括名创优品在内的许多品牌都受到大创的启发,并将其发展为适应本地市场的新商业模式。
大创的退场,不仅是一个品牌的谢幕,也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零售行业中竞争与适应的重要性。这一案例将为更多国际品牌提供宝贵的市场教训与启示。
(编译:张佩茵)
Cr:东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