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斯里郭鹤年
郭氏集团创始人
蝉联马来西亚首富多年,郭鹤年已然成为马来西亚最杰出的企业家。他可能是除了政治领袖外,最广为人知的马来西亚人。他的名字在马来西亚不但家喻户晓,而且也已经成为了成功和财富的代名词。今天我们要看的,就是亚洲糖王郭鹤年的创业故事。
父亲逝世回国担大任
郭鹤年出生于柔佛新山一个华商家庭。他的父亲郭钦鉴从中国福建南下到马来亚谋生,经过数年的努力,逐渐掌控了柔佛州的大米和面粉生意,家境日臻富裕。郭鹤年是郭钦鉴的幼子,他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毕业后,就成为了经营白糖及米粮买卖的父亲的帮手。在他24岁这年,父亲拨出部分资金,让郭鹤年独身前往新加坡创业,创立了生平第一家公司——立克务公司,专营船运和杂货等。
但创立公司不久,父亲就病故了,郭鹤年只好返回家乡。在母亲郑格如的建议下,郭家第二代把家族资产联合起来,组成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一致推举郭鹤年成为董事主席。就这样,年纪轻轻的郭鹤年被迫挑起了重担。
为了进一步发展事业,郭鹤年专程去了英国做市场调查,并学习商务知识。在伦敦,他对糖业的经营做了全面深入的调查,也掌握了全球的糖业贸易状况。
1957年,马来亚脱离英国独立。随着英国传统经济势力的消退,国内消费品贸易市场出现了真空。郭鹤年敏锐地察觉到这次商机,花了两年时间对炼糖业进行全面考察,加上之前在英国获得的知识,最终选择将公司所有资金投入到炼糖业。很快,郭家和联邦土地发展局合作,设立了马来西亚第一家炼糖厂。炼糖厂成立之后,郭家的食糖贸易突破了东南亚地区,郭鹤年逐渐成为了全球糖业市场中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一战成名成亚洲糖王
到了1962年,郭鹤年的糖业生意遇到了一次严峻的挑战。当时的亚洲糖王——来自印尼的黄仲涵家族的产业刚被政府接管没收,一些销售商找到了来自中国的货源,因此当时马来西亚市场上的白糖供应突然剧增,而且价格还更便宜。这让郭鹤年有点措手不及,不过他很快就找到了应对方法。他将比中国糖更便宜的印度糖,以自己的商船运进国内,成功以更低廉的价格找回了失去的市场。
经此一役,郭鹤年顺理成章成为新一代“亚洲糖王”。然而,这场贸易战让郭鹤年意识到,马来西亚没有原糖,糖的价格仍受外国商家控制。于是在1968年,郭鹤年又与政府合作,把玻璃市开垦成大规模的蔗园。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郭鹤年糖厂的产量迅速增长,使马来西亚迈出了糖业自足的第一步。
1970年,郭鹤年抢在世界糖价上涨前,收购了大批原糖,同时大量投资于白糖期货贸易。随着糖价的上涨,郭鹤年一口气赚了60万令吉,震惊了国际糖贸易市场。当时郭氏兄弟公司不仅掌握了大马糖业市场的80%,且通过多边贸易,每年控制的食糖总量达150万吨左右,占当时国际糖业市场约10%。
多冕之王却低调行事
在糖业挖到第一桶金后,郭鹤年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一鼓作气向众多领域进军,走向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借助于世界和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良机,靠着与政府、工商业界融洽相处的良好氛围,郭鹤年全面拓展着他的经营领域。今日,郭氏集团经营的业务极为多样化,涵盖糖业、粮食、工业、种植、航运、矿产、房地产、国际贸易、酒店等,几乎无所不包。
除巨大财富外,郭鹤年还拥有超凡的个人魅力。他有令对手心悦诚服的能力,而且非常和蔼可亲。他不追求虚名,非常务实,说话言简意骇,做事踏踏实实。虽然他与新马两国的许多政治要员有着深厚的私人交情,但他本人却极少出入政界,维持低调作风。
1992年,郭鹤年宣布退休,将其事业交给下一代。对他而言,做生意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自己本身的经历,便是对这段话最好的诠释。他从经营白糖开始,取得领导地位后并没有停歇,而是继续力争上游,在船务、酒店、工业、房产等领域创造了更多成就,稳坐大马二十多年的首富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