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嘉诚
长江集团创始人
“一个有信用的人,比起一个没有信用的人、懒散、乱花钱、不求上进的人,自必有更多机会。”这是李嘉诚给年轻人的忠告,也是他的座右铭。曾为亚洲首富、蝉联香港首富多年,他创立的长江集团已成为香港最大的企业之一。今天就来一窥这位“李超人”的创业故事。
养家糊口辍学工作
李嘉诚14岁那一年,随着父母从潮汕逃难到香港,投靠舅舅庄静庵。可是不久后父亲就患上了严重的肺病。父亲病逝后,身为长子的李嘉诚被迫辍学养家糊口。李嘉诚先在舅舅的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后被调到钟表店里当学徒。
1947年,李嘉诚不愿长期寄人篱下,就到一家塑料厂当销售员。凭着自身的努力,李嘉诚很快就成为了全厂营业额最高的销售员,然后被擢升为部门经理,并在一年后成为了销售公司总经理。
先人一步感知市场
1950年,22岁的李嘉诚辞去总经理一职,尝试创业。他用平时省吃俭用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了长江塑料厂。长江取自“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长江塑料厂曾经出过一次严重的质量事故,但是靠着“信义”二字,李嘉诚成功度过了难关。
1955年,长江塑料厂出现了转机,产销渐入佳境,1957年,李嘉诚阅读英文版《塑料》杂志,无意发现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料原料制作塑料花,正全面倾销欧美市场。李嘉诚意识到塑料花也会在香港流行,于是到意大利考察,回港后率先推出塑料花,随即成为热销产品。
李嘉诚快人一步研制出塑料花,填补了香港市场的空白。他走物美价廉的销售路线,掀起了香港消费新潮流,长江塑料厂也从默默无闻的小厂一下子蜚声香港塑料业界。1957年底,长江塑料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塑料花为李嘉诚带来数千万港元的盈利,长江成为世界最大的塑料花生产厂家。
独具慧眼进军房产业
后来,厂房租金的上涨和北角英皇道大厦的落成让李嘉诚意识到房地产大有可为。1960年代中期,香港房地产经历一番狂炒后,房价一落千丈。李嘉诚独具慧眼,认为土地价格总有一天会回升,于是用低价大量收购地皮和旧楼。果然不出三年,风暴平息,大批离港商家回流,房价急剧涨升。
1971年,李嘉诚正式成立了负责地产业务的“长江置业有限公司”。1972年7月,李嘉诚把“长置”易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同年11月,长江实业在香港挂牌上市。
长江实业在地产业屡出大手笔,拿出六千多万港元购入物业及地皮。在1967年的时候买入美资集团、希尔顿酒店及凯悦酒店。后面甚至耗时两年半,全面进军收购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成为香港开埠以来华资收购英资的经典之作。至此,李嘉诚坐上了香港华资地产龙头的位置,“李超人”的称号也不胫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