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o’ Haji Ramly bin Mokni
Ramly Burger创办人
说到汉堡包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麦当当,但大马人第一个想到的却是到处可见的Ramly Burger!这个在大街旁看似不起眼的一台小餐车,但却是大马人深夜的美食!煎盘上汉堡肉煎得滋滋作响,三三两两的行人都被四溢的香气吸引。这一个平民又美味的汉堡包不止深受大众的喜爱,甚至连外国人到大马旅游都会冲着他去!然而,你敢相信这一位背后的创办人曾经只是一个从“Kampung”出来打工的普通超市工人。当初的他只用了RM2000创业,如今年销售额却超过逾10亿!这一期隐形企业家就让小编带你们认识这一位国民汉堡Ramly Burger的创始人——Dato‘ Haji Ramly bin Mokni。
瞄准清真汉堡商机
Dato‘Haji Ramly出生于霹雳角头(Tanjung Piandang),家中16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8。毕业以后的他便离乡背井到吉隆坡寻找工作机会,当时候的他是一名超市切肉工。1978年对Ramly来说,是人生新际遇的开始。身为一名超市切肉工的他,后来他发现市面上的汉堡肉,大多数都不被穆斯林接受。因关注汉堡清真的问题,他便与太太Shala商议后,共同瞄准了这一个商机,决定制作和售卖专属穆斯林的清真汉堡肉。
由于当时汉堡并未普遍,甚至会被认为是外国文化而与本地饮食文化有所抵触。因此,当Ramly向人民信托局(MARA)申请RM7000贷款不获批准。但这并未击退Ramly想创业的念头,他拿出身上仅有的RM2000储蓄,“胆粗粗”就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在缺乏资金的创业之路,免不了荆棘满途。当时候,Ramly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器材,于是每天200片汉堡肉皆由Ramly夫妇手工制作。
一开始的生意并不如预期,这些肉饼的销量都不好。但是Ramly并没有因为这样而轻言放弃,反而Ramly为了让肉饼符合市场要求,他在吉隆坡秋杰路(Chow Kit Road)开了一个小汉堡摊,并且不断调研当地口味及改良肉饼的味道,让肉饼更具有当地的风味。庆幸的是,时间并没有辜负Ramly的每一份努力,小食摊的生意渐渐转亏为盈,汉堡肉饼也从日产200片增至3000片。终于在1980年,Ramly成立了第一家属于他的汉堡公司——Ramly Group。
扩大商业版图 冲出海外
随着生意蒸蒸日上,销售与业务版图亦日益扩大,Ramly在吉隆坡敦拉萨镇(Tun Razak)设立一家10万平方英尺的工厂。在设立了工厂之后,Ramly也将汉堡肉饼的日产量提升至1万片。同时,他也将生产线拓展至冷冻食品,把“Ramly”品牌的香肠、鸡块、肉碎等,卖进了全马各地的超市和便利店的冷冻柜。
虽然不是每个白手起家的生意都能够一帆风顺,但白手起家的生意就是比较能够走得特别踏实而稳健。于2018年,Ramly在雪兰莪英达岛,建立第3家规模更大的汉堡肉工厂,日产量高达100万片。一年后,公司的销售额已创下10亿令吉。
如今Ramly研发的清真肉食品,更是冲出了海外市场,销售至新加坡、柬埔寨、印尼、孟加拉等多个国家!不仅如此,Ramly也成为了大马街头美食代表性的品牌之一。
当之无愧的国民汉堡
Ramly Burger 在大力发展冷链出口业务的同时,并没有忘记本业。如今马来西亚大街小巷必有一家Ramly Burger小摊,那一个价格超接地气、平价又美味的一个个汉堡已经成为了马来西亚的特色美食。不仅如此,煎得香气四溢的Ramly Burger还可以选择加蛋、加菜或来个double burger,让外国人吃出了马来西亚独有的好滋味,赞不绝口,稳坐“国民汉堡”之美誉!
根据数据显示,估计目前全国有超过2万500个Ramly Burger摊位,月平均收入约为5000令吉。此外,鲜为人知的是,Ramly集团也开设了实体餐厅,供食客坐着享受该公司的食品。
Ramly的成功为我国创造了上万的就业机会,他的创业事迹更是激励了不少网民,尤其是在当前充满挑战的环境中,背负梦想的人们非常需要这些励志创业史来支撑往前迈步!曾经只是一个超市工人出身的Ramly,独具慧眼瞄准清真汉堡肉的市场与太太共同白手起家成立了属于自己的汉堡王国。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平凡人,只要有梦想就去拼搏的精神与冲劲!
